文章摘要:最近,一些媒体调查发现,一些黑产从业者在电子商务平台上批量转售非法获得的身份信息,如人脸和“照片活化”网络工具和教程。卖家直接回复:五毛打包一件带走,总共20,000套,不议价。随着人脸识别技术在金融支付、政府服务、平台登录等诸多场景中的应用,它不仅提高了便利性,而且通过数据交互在一定程度上增强了安全性。然而,如果人脸识别的身份信息被泄露或被犯罪分子非法获取,人脸识别的身份信息很可能被非法用于虚假
最近,一些媒体调查发现,一些黑产从业者在电子商务平台上批量转售非法获得的身份信息,如人脸和“照片活化”网络工具和教程。卖家直接回复:五毛打包一件带走,总共20,000套,不议价。
随着人脸识别技术在金融支付、政府服务、平台登录等诸多场景中的应用,它不仅提高了便利性,而且通过数据交互在一定程度上增强了安全性。然而,如果人脸识别的身份信息被泄露或被犯罪分子非法获取,人脸识别的身份信息很可能被非法用于虚假注册和在线欺诈。平台和个人如何保持警惕,避免因欺诈性使用信息而带来的麻烦?
对于平台企业来说,一方面要防止犯罪分子利用用户身份进行非法操作;另一方面,有必要加强对平台收集的用户身份信息的保护。
1.权威身份认证源更可靠,拒绝非法使用
互联网上出售的人脸和身份信息试图在平台的身份认证中蒙混过关,但非法信息经销商无法确保所有信息都是最新和真实的。因此,平台应加强身份认证的把关。除了更精确的技术比较,它还可以在认证过程中增加意愿认证。最重要的是使用权威的身份认证源。将身份信息与最新、最准确的数据进行比较,以避免因身份更新延迟而被犯罪分子掏空的风险,更准确地反映真实身份和真实意愿,从而减少因冒用身份而引发的纠纷。
2.降低私有数据的敏感度以防止泄露
使用加密算法的关键技术保证了认证和访问控制等操作的安全性。在数据传输过程中,采用密文来避免明文造成的信息泄露。利用电子认证技术进行身份认证和文件签名,可以通过加密和解密的方式保证信息的访问控制和保密性。
对于个人来说,个人信息应该从生活的各个方面得到保护,以免泄露身份信息和个人隐私。
1.不要在没有遮挡的公共场所操作和输入个人信息。
2.不要在不安全的网站上留下个人身份信息。
3.显示个人信息的实物,如快递单、银行收据和消费收据,应在处理前妥善保存或删除。
今年刚刚通过的《民法典》专门解释了自然人的个人信息类别,生物特征信息也包含在其中。除了《民法》之外,正在制定的《个人信息保护法》和《数据安全法》也应制定保护面部等生物特征信息的计划。由此可见,政府和社会都非常重视信息安全问题,保护用户的私有数据需要政策、企业和个人的共同努力。相信在不久的将来会形成一个良好的防范机制,有效地控制信息泄露的混乱局面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