文章摘要:近期由乙方安服实验室,转入了甲方的业务安全部门。在接触了一部分业务安全的运维工作后,也做了些对于自身工作的优化方向的思考。资产统计与变更这段时间正好碰上了FastJson漏洞爆发。由于笔者所在的甲方,属于有一定规模的互联网公司,所以近期也在连夜配合各业务部门进行漏洞修补。虽然公司本身具有强大的统计平台,也具有较为成熟的资产规范,但还是花了大量时间去统计、升级那些受影响的资产。举个例子,自家公司的I
近期由乙方安服实验室,转入了甲方的业务安全部门。在接触了一部分业务安全的运维工作后,也做了些对于自身工作的优化方向的思考。
资产统计与变更
这段时间正好碰上了FastJson漏洞爆发。由于笔者所在的甲方,属于有一定规模的互联网公司,所以近期也在连夜配合各业务部门进行漏洞修补。
虽然公司本身具有强大的统计平台,也具有较为成熟的资产规范,但还是花了大量时间去统计、升级那些受影响的资产。
举个例子,自家公司的It资产已经接入了自动化运维,采用了基于的ES集群的平台。资产的变更能够及时以*key为基准,计入全局搜索,方便以后搜索和资产统计,以及后续的自动化升级和部署。
但这种统一部署变更的法子,也存在部分痛点。其中的一个就是,一旦基于ES部署平台和Agent自身存在问题,如果没有得到及时修复的话,其自身不小的体量,可能会影响全局资产的修复进度。
因此,拥有多份资产升级/变更/检测方案,能做到轻量/重量级方案互相制约,窃以为还是有必要的。
另外,如果做好了内网Git资产梳理,通过代码扫描定位可能存在的漏洞和服务,也是能辅助统计受影响的资产的。
自动化检测认证
对于大型甲方,如果安全团队在研究好新出的漏洞Poc,对IT资产安全进行自检的时候,如果按正常流程去做,可能首先应该是先进行任务申请上报,然后向全集团发邮件,最后再进行扫描。
不过,在碰上比较紧急的漏洞应急时,在跨部门协作的情况下,经常会来不及走完所有流程。
笔者也曾见过研发、运维等部门,因为突然查到攻击Log,半夜一惊一乍的,去找安全部门验证攻击来源是否属于内部自检。
那么针对这一点,如何做去做优化呢?
不少大型企业,有时会采用统一的签名和加密机制,或者直接构建单独的平台,用于保证传输加密的可信认证。
笔者窃以为,这点是可以借鉴的。如果能做好一定范围内的成本控制,在每次做自动化安全检测的时候,将加密认证信息加入检测数据包头部,以用作内部安全检测的授信,各个BU会更加轻松的识别出真实的攻击事件。
敏感数据泄漏控制
防止敏感数据的泄漏,以及进行事后的责任追溯,一直是甲方比较重视的点,据悉大致有这样几种方案:
1. DLP数据防泄漏
DLP软件一般是为了定位公司敏感数据外发行为,对于数据流量内容进行监控审计,现在市面上也有了不少成熟的合规产品。如何选择合适的DLP数据防泄漏产品?
2. 堡垒机
堡垒机上具有监控,限制数据传输和全程录屏等功能,配合查询系统的水印功能,也能在一定程度上防止数据泄漏,以及对泄漏源进行追溯。
3. 数据脱敏
在存储和展示敏感数据的时候,本身应该做好脱敏操作,对于数据进行加密存储和非完全展示,防止内鬼和意外泄漏事件发生。
4. 数据监控
虽然如同Github监控和舆情监控一般的产品,并不能有效抑制数据泄漏。但在防止数据扩散,以及追溯数据泄漏来源的层面来看,还是比较有用的。
如果能综合利用 多类产品,再加上企业本身的安全管理规范,应该是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保证数据安全的。
产品检测流程
在原来的乙方安全测试岗位,如果需要对产品做安检的时候,随便去咨询个资深的相关产品、售前或者研发,基本上都能问出个所以然来。
然而到了现在的甲方安全运维岗,可就厉害了。在工作流程细化和文档化以后,需要做安全检测时,得挨个询问多个QA/RD/PM,一点一点把他们的需求和设计方案抠出来,最后还得去找API文档自己做补充和完善,才能进行下一步的操作。
笔者这两天还去拜访了一家非互联网甲方,跟那边负责安全的Leader朋友聊了下,产品上线合规的紧要性,确实是远优先于安全合规的,当然这个也是不得已而为之。
总的来说,合规化有益于流程梳理,简化有益于加速产品上线,也算各有各的好处吧。
当然笔者见识有限,窥一斑而不得见全豹。但总的来说,确实可以根据不同产品的实际情况,去对流程进行一些灵活变通。
后记
以上只是简单谈了一些感受,这方面的工作资历尚浅,期待各路读者斧正和指教。【转载:FreeBuf.COM】